Wednesday, February 18, 2009

法老經濟評論︰貿易保護主義將影響股市反彈

貿易保護主義破壞世界經濟復甦步伐 (作者︰鄧浩銘)

金融海嘯下,各國為保經濟發展無所不用其極,美國放棄小政府原則大力干預市場;俄羅斯政府協助企業作債券重組;日本政府斥資買銀行持有的股票;南韓央行以極速下調基準利率等。然而,近期有不少國家為保國內經濟,竟然不惜採取貿易保護措施,這實在令人擔心。

1. 印度早前才無理由地宣布半年內禁止中國玩具進口並遭到中國抗議後,近日再次宣佈,全面杜絕中國玩具進口。另外又對中國鋼鐵、化工、紡織等產品實施進口限制。

2. 美國於救市方案中提出「購買美國貨」(Buy America)的條款,要求廠商使用美國製造的鋼材。

3. 歐盟反傾銷委員於去年12月通過對中國緊固件(如螺絲、軸承等)徵收高達87%反傾銷稅率。

4. 俄羅斯宣布向進口汽車徵收80%入口稅,以保護本土汽車業。

以上是近期一些有關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亦只屬於冰山一角。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出口量佔世界總量逾8%,而且以低端的勞工密集型產品為主,故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負面影響會較大。

中國剛公布1月份的出口數字,按年急跌17.5%,其中以糧食及資源類產品的跌幅最大,需求下跌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我們都不應該排除貿易保護主義都有一定潛在影響。美國早前公布12月份貿易數字,錄得399.3億美元貿易逆差,細看是次貿易數據,發現美國12月份對日本的貿易逆差擴大的同時,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卻大幅下跌,這當然反映美國對低端產品需求下跌的事實,亦凸顯中美貿易存在矛盾。

國際貿易縮減對實體經濟會做成很大的破壞,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豐富生產鏈及供應鏈的運作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源泉。美國在1930年圖以大規模貿易保護措施來協助經濟復甦,最終只落得各國「報復性仿傚」的下場,不單未能救活美國經濟,更直接延長了經濟大蕭條的時間。相信各國借鑒歷史,不會短視地以為貿易保護可挽救經濟。

中國商務部最近發表言論,表示中國不會實行「購買中國貨」(Buy China)政策,並指出,「只要有需求,不管是國內的商品、國外的商品,我們都一視同仁」,這正正道出了各國最應要有的態度。


環球市場及經濟何時復蘇? (作者︰梁明遠)

資本市場何時復蘇和環球經濟的衰退何時結束都是近來的討論焦點。(近日的討論聚焦於兩個話題:一‧資本市場何時復蘇, 及二‧環球經濟衰退何時結束。) 全球經濟學者都着力從眾多的經濟數據中作出深度分析。總括來說,他們相信歴史將會重演。我們可從一些圖表及指標中尋找提示及作出可靠的推測。

下圖比較了兩大實體經濟的領先指標:ISM製造業指數和標普五百指數。以圖表技術分析及觀察以上指數,我們可見ISM製造業指數和標普五百指數呈現背馳型態。憑直覺這告訴我們復蘇之路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漫長。

白線代表標普五百指數,綠線代表ISM製造業指數。我們看到ISM製造業指數於1997年颯升後,於2000年初形成一個較低的頂部。其後,科網熱潮爆破。從技術分析角度來看,ISM製造業指數與標普五百之間出現頂背馳。這顯示ISM製造業指數有預示標普五百的作用。

承上,我們可試以標普五百指數示此經濟衰退週期的長度。參考對上一次市場衰退的經驗,標普五百指數的熊市時期從2000年第三季持續至2003年第一季,即約28個月。反觀今日,ISM製造業指數較2001年第三季下挫幅度達當時的兩倍。當年ISM製造業指數花了15個月的時間 (2000年第二季至2001年第三季) 才見底。反觀今日,假設此指數現已見底,見底的長度共16個月的時間 (2007年第二季至2008年第四季)。標普五指數於2003年度呈現 V型反彈。然而,根據鐘擺原理,起始波幅越大,便需要更強的反波幅才能復原。既然ISM製造業指數較是次下挫幅度達2000 - 2003年的兩倍,我們能推測標普五百指數仍需經歷另一波下挫,並需要兩倍時間才能恢復。如是者,標普五百指數應於12 – 18個月內見底 (即約2010 年的第二/三季)。至於美國及環球經濟,真正的復蘇應可見於2010年第四季。

基於以上技術分析,以上應為最暗淡的一個市場觀望推測。最差的境況可見於通縮因美國政府沒有適時推出救市方案及措施而進一步惡化。如是者,環球經濟的復蘇將有可能推遲至2011年第二季。然而,亞太國家於中國而非美國的經濟領導下,或會更快重拾失地。


亞洲神話 (作者︰任文傑)

亞洲經濟沒有陷入如亞洲金融危機般嚴重的經濟衰退。在某程度上,亞洲經濟已擺脫西方國家的影響,現有更多時間來應付目前的危機。然而,經濟放緩始終在所難免,亞洲正面臨不同的挑戰。

自爆發亞洲金融危機以後,大部分亞洲國家均作出改變,為國家保留盈餘。其所儲備的經常帳盈餘,更超越外匯儲備的充足水平,政府又保持低債務、低赤字及高儲蓄率,財務資源充足,銀行體系穩健,此等因素延緩了亞洲經濟放緩的速度,避免了像多個東歐國家的倒帳或瀕臨倒帳的危機。然而,在同時間,這些國家倚賴外來資金的程度亦有所增加。除了因投資者避險而將資金撤出股票市場及貨幣市場外,貿易衰退和財務資源縮減亦是導致資金外流的原因。雖然資金管制可能潛在貨幣受投機性衝擊的威脅,但央行亦會動用其儲備,守穩匯率,填補資金外流的情況。然而,由於大部分國家的外匯儲備均以非流動美元資產形式持有,防守能力將視乎目前金融危機持續多久和影響多深。此外,由於很多亞洲國家正動用大量儲備推行逆週期政策,預期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將會大幅下跌。我們預期,如果亞洲各國政府繼續如此動用儲備,即使美國經濟復甦,亞洲地區貨幣亦會進一步貶值。

此外,出口亦是值得關注的一環。出口帶動增長,連帶對亞洲大部分國家的工業生產、投資、就業及消費的影響亦有所增加。在二零零九年全球經濟增長很有可能收縮的情況下,出口將很大機會拖垮經濟,使其進一步陷入衰退。中國出口數字最近錄得下降,表示亞洲其他地區的經濟狀況可能更為嚴峻。雖然,多國政府已増加財政開支或推動內需,但仍不足以抵銷大幅下滑的外需,皆因消費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小部分,而且與外需的增長有莫大關係。

我們預期,除非出口及投資情況有所改善,否則亞洲經濟將不會有太大起色,相信此情況會持續至二零零九年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