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1, 2009

法老經濟評論︰對金磚四國及美國國債的反省

應該買美國國債嗎? (作者︰鄧浩銘)

由於對通縮及經濟衰退的恐懼,美國國庫債券於去年第四季吸引大量資金流入,引致國債孳息率大幅下跌,以10年期國債為例,孳息率一度跌至2.1厘的歷史最低水平,格林斯潘於03年將基準利率調低至1厘,當時的10年期國債孳息率仍高於3厘。

近日國債價格明顯下跌,孳息率回升,而且較長年期的國債孳息率回升速度較快,如10年期國債孳息率已回升至接近3厘,市場擔心這是國債泡沫爆破的先兆。以現時的情況觀察,筆者相信孳息率上升只是由於市場修正通縮的預期。

奧巴馬上台後大力推行救市措施,擺出將會大灑金錢的姿態,成功改變市場早前對通縮的預期,這一點對資產市場及環球金融體系都有好處。在實體經濟的角度出發,通縮預期會阻礙消費意欲,在資本市場的角度出發,通縮預期不利於資產價格。故此,從好的方面看,我們應樂於看見美國國債孳息率上升。

另外,從政治的角度出發,奧巴馬上台後,先後發生了很多影響中美關係的事件,如新任財長蓋特納指控中國操縱人民幣匯價;買美國貨事件(buy American);中國儲蓄率太高使世界經濟陷入泡沫的言論等,市場擔心中美關係變壞會令中國改變大量買入美債的立場,貴為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人,中國於美債市場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債券價格,甚至美元有極大的影響。

從現時的情況出發,筆者實在認為美國債券欠缺投資價值,孳息率太低故然是主要原因,而且,若奧巴馬真的能透過大灑金錢來救活美國經濟,美國的通脹必定上升,屆時債券價格只會下跌,若然美國大灑金錢亦未能救活經濟,屆時美元的地位就會被動搖,在國力日下的情況下,試問美國政府還能憑什麼條件以低成本發債?


對金磚四國的反省 (作者︰梁明遠)

金磚四國這個概念需要進行深刻的反省和從新部署,這個新興市場概念整體上能否提供最佳回報或者它們當中有否其他選擇呢?相信理智地選擇個別國家作投資機於它們不同的時間區間、投資的原因和分析的方法會帶來更有效的回報,回顧它們過去的表現,金磚四國概念適宜於一分為二; 巴西和俄羅斯是集中生產原材料、商品,而印度和中國集中出口成品與服務。

金融危險和環球經濟衰退為金磚四國概念帶來頂頭風。巴西和俄羅斯面對著對原材料需求的急速下降而引起價格的大幅下滑和過度生產缺口的出現,印度和中國面對著嚴峻的就業問題,大幅下滑的出口增長、和過度存貨。自2007年第二季,這四個國家的市值分別下跌超過一半,各國政府在它們如何對付危機,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行政手段上都有不同的表現,帶來不同的政策風險。坦白地說,投資世界現時都偏向同意中國在各方面都實行最滿意的應付措施。

大部分學術研究認為各類資產有它們各自的商業週期,在不同時區上重疊,做成大型的商業週期。在復甦早期,從理論上說,成品出口的增長步伐會比原材料快。中國和印度必需消化它們前期的剩餘貨存,把成品負運後才就著經濟復甦的速度增加進口的原材料來充庫存。所以中國和印度的復甦速度會比巴西和俄羅斯快。當深入觀察各國對經濟持續發展的不同政策,巴西與俄羅斯在原材料增產上下了不少工夫,如中國和印度郤和商業結構發展和產業進化方面有更積極的推進。長線來看,投資者應該較輕易地分辦出那一種政策更能持續發展。

國家風險這一主題能帶來截然不同的投資理念,我們見到格魯吉亞的軍事衝突中斷了輸往東歐的石油供應,和俄羅斯對它們貨幣與經濟計劃的不善處理。在印度我們看不同政治和商業上的賄賂行徑有明顯改善,而它們的貨幣政策也多屬於後知後覺。巴西擁有世界上最弱勢的中央銀行,而這個在二十年代的已發展國家把它自己變身成廿一世紀的新興市場,只有中國不論在經濟或社會體制改革方面都不斷做出成績,在貨幣政策上顯現出遠見,在內政上表現出努力解決問題的態度和在提高社會平等待遇上的努力都值得我們正視。

金磚四國的確在投資回報上比傳統投資工具帶來更美好的遠境,但是這個金磚概念是否有分拆的可能? 而分拆後的概念又是否能對不同分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帶來度身訂造的回報?這是一個投資回報最大化和最完美組合之間的分别。對於較能承受風險的投資者,在不同的商業週期和不同的國情,投資建造不同比例的投資組合會帶來投資回報最大化。對於「分散投資」的信徒多了解各國在政治經濟上的發展現況,將有利於它們繼續將金磚概念和資產組合價值的完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