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0, 2009

法老經濟評論︰基本及技術分析同時偏淡

圖表預示港股跌浪 (作者︰鄧浩銘)

港股(期指)於去年10月低見10567點開始反彈,直至1月7日高見15850點,反彈幅度剛剛是50%。近日股市急速回落,轉眼間己回落至最低12868點水平,調整幅度高達19%,從技術走勢出發,後市確實頗為不妙。

期指於短時間內回落19%有時並不代表什麼,然而,在整個回落過程中,期指竟然連續9天出現陰燭,筆者驚見此情況,慌忙翻查歷史,發現在過去一段長時間(查看了15年的數據),恆指從來未出現過9連陰的情況,歷史數據再一次被打破。

雖然未出現過9連陰,但8枝連續陰燭的情況卻出現過三次,之後股市走勢都偏淡。故此,是次股市出現歷史性的9連陰,不其然令人對後市充滿戒心。陰燭某程度上代表股市的沽壓龐大,而買方的購買力又不足,連續多天出現陰燭,正正是市底偏弱的訊號。

回顧過去8連陰後的股市走勢,指數很大機會先作輕微反彈(因為短線超賣),然後再次尋底,若套用在今次情況,相信恆指有很大機會要再次下試12000點以下,投資者宜作好心理準備。


量化寬鬆對香港先見其害,後見其利 (作者︰梁明遠)

美國樓市崩潰,史無前例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對美國來說,這是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嚴峻的經濟危機,更肯定是全球歷來最嚴重的衰退。當代貨幣理論先驅暨諾貝爾獎得主弗利民教授,曾於多次演講中推崇香港為最自由的市場經濟體。本港連續多年獲此稱號,現在卻受制於量化寬鬆的消極貨幣政策,情況既典型又諷刺。

在任志剛發表有關量化寬鬆的意見後,港人只能置之苦笑。任先生基本上提出以下兩點:第一,金管局必須追隨聯儲局為美國經濟制訂的任何政策(這些政策不一定對香港有利,導致港人購買力下降);第二,金管局會盡力維持資金流入和外流的穩定性,卻不能作出保證。

就第一點而言,我們憂慮到量化寬鬆政策可能不合香港使用。與美國人相比,港人通常儲蓄較多、平均家庭收入較低、就業較為集中於金融及零售業,社會保障水平則要低得多。港人儲蓄程度較高,導致銀行水浸,但亦會壓抑零售。營商環境變差,銀行因而減少借貸。由於貸款條件收緊,中小企難以借錢周轉,更可能踏上倒閉之路。量化寬鬆也許可以大大增強美國經濟活力,然後香港經濟才能受惠。然而,香港經濟與營商環境目前處於惡性循環,更會持續一段時間。

至於第二點,我們則關注到股票及房地產市場的潛在波動。香港具備最自由的銀行體系,能夠提供快捷的資金流動交易服務。前所未見的資金流動令股市更趨波動。市場不明朗及其影響程度仍然未獲評定,因此不能予以保證。

這個還是老問題。隨著香港經濟愈來愈受內地經濟及本港與華南區域融合所影響,我們應否維持港元與美元之間的聯繫匯率制度?短期來說,香港需要聯匯制度,藉以維持資本市場穩定。長遠而言,我們要恢復本港經濟偏低的購買力,因應其高生產力而達致合理的水平。


國債泡沫? (作者︰任文傑)

在去年12月,3個月美國國庫債券孳息率錄得負數,很多分析員因此憂慮國庫債券市場正在形成另一泡沫。投資者不計價值或回報,買入國庫債券以作資金避難所,但假如股市回穩、經濟重上軌道,他們便很有可能撤離國庫債券市場。雖然國庫債券孳息接近零水平,對投資者而言並不吸引,但市場亦不大可能出現商品或股票市場資產泡沫爆破的情況。

首先,預期美國政府會發債1.5至2萬億美元,為救市計劃或刺激經濟方案進行融資。如果國庫債券市場崩潰,不但延緩政府定下的復甦計劃,更會拖累環球經濟。故此,各國央行極有可能支持和買入這類資產。

第二,有別於商品或股票市場等私營機構資產,國庫債券市場屬於公營部門資產,如有任何問題的跡象,政府便相當可能積極乾預,與信貸市場同出一轍。

因為美國政府現已處於赤字預算,美國財政部須要增加發債,方可籌集資金實施挽救經濟方案。聯儲局固然可以透過發鈔回購國債,從而帶來一些現金。不過,此舉可能導致通脹大幅上升和美元貶值,代價十分巨大。另一種方法則是向本地與海外投資者出售國債。一般意見認為投資者買入債券,就是為了孳息。不過,匯價波動對回報率的影響更甚於孳息率本身。故此,強美元比孳息率更能吸引投資者買入國庫債券。國債市場強勢將會持續,直至經濟復甦在望為止。

目前美國政府採取雙管齊下的方法,透過量化寬鬆解決問題,並在利息減至接近零水平後,增加發鈔和支持美元以回購多年期國債。在美國政府的進取政策下,我們相信價格調整的可能性較出現泡沫為高,而且要等待經濟復甦在望時才會發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