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6, 2009

法老經濟評論︰「兩會」之後

「兩會」後話 (作者︰鄧浩銘)

歷時約兩星期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和政協二次會議(下稱‧兩會)曲終人散,在兩會即將舉行之時,全球股市一度因憧憬中國會推出更多刺激經濟措施而急升,然而,隨著市場預期落空,國內股市由高位回落,投資者對兩會的失望之情,都反映在股市之中。

由於中央和地方政府本年的財政預算赤字將接近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大大高於去年水平,再加上4萬億人民幣的措施及十大行業振興計劃出台不久,仍需時間去檢視成效,故中央未有在短期內提出增加開支的措施,亦屬合理。

在兩會內,中央未有增大原來的四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措施,但就為對投資計劃中資金的使用作出了一些調整,減少了對基建的投入,增加了民生相關的項目如教育及醫療,保障性住房建設等,相信目的是向市場灌輸推動內需的指導性思想,筆者認為,提高社會保障力度是更改市民消費模式,刺激消費意欲的重要政策,中央是次可謂對症下藥。

總理溫家寶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並表示要應對金融危機不僅不能減緩改革,而且要加快改革,政府會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筆者認為,現時環球先進經濟體系都紛紛加大對經濟的操縱,有走回頭路的味道,如貿易保護主義、限制沽空等,中國若能趁機會完善市場機制,將會大大提升國際地位,長遠來說,亦可吸引更多資金投資於中國。

中國剛公布多個重要的經濟數據,2月份出口按年急跌25.7%,反映海外國經濟放緩的負面影響;2月份入口按年下跌24.1%,反映內需放緩及人民幣由升轉跌的影響;2月份CPI按年下跌1.6%,自2002年以來首見通縮,「通縮預期」會打擊消費意欲,傷害企業盈利,另外,「通縮預期」亦不利於資產價格,如股票,房地產等。

從以上的經濟數據分析,相信中國現時需要更多的刺激經濟措施,暫停了一段時間的減息行動短期內會重新啟動。而人民幣匯價方面,依然會以平穩為主。



南韓會否步東歐危機後塵?(危機︰ 任文傑)

隨著東歐出現金融問題,市場憂慮南韓的短期外債能否續期,該國整體外債約為3,800億美元,遠遠超過總計2,000億美元左右的外匯儲備。另外,數據顯示南韓外債大部分由歐洲銀行持有,東歐危機對這些銀行構成愈來愈大的壓力。雖然南韓外債已從去年第三季的4,250億美元大幅降至第四季的3,800億美元,但若以信貸違約掉期(CDS)數據分析風險作參考,南韓的CDS從今年1月1日的318點子跳升至3月13日的422點子,增幅達32%,反映市場對南韓未有太大信心。


海外持有債券主要在今年首兩季到期,加上海外投資者從去年年底便持續平倉,不再重新進行投資(整體外債因而下跌),信貸市場出現撤資情況。故此,南韓於今年到期的外幣債項可能無法全數續期,導致投資者憂慮該國在目前信貸市場困難之下的資金周轉狀況。

大幅向外舉債的主要原因在於南韓出口商(特別是造船業)的外匯風險對沖活動。美元自02年以來持續弱勢,迫使他們提前出售預期的美元收入以套取韓圜。故此,南韓銀行須向外借入美元,應付本身的貨幣風險。這不但帶來額外資金流量,更使短期外債上升。情況在去年年初美元急跌時更為嚴峻。

雖然筆者認為南韓金融體系不至崩潰,但韓圜弱勢值得關注,特別是整體貿易順差轉為逆差,國際收支差額亦很有可能變為負數,因而進一步推低韓圜匯價,對貿易造成雪球效應。除非環球經濟狀況改善,推高消費品及商品的需求(繼而帶動航運業需求),否則南韓仍會停滯不前。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