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04, 2009

法老經濟評論︰經濟前景仍黯淡

財政預算案貫徹政府穩健原則 驚喜欠奉 (作者︰鄧浩銘)

財長曾俊華剛發表財政預算案,市場對之反應一般,主要是針對其刺激經濟措施力度不足,「派糖」太少,然而,若我們從較客觀的角度出發,可見預算案指出,2009/10年度,政府會出現近400億的財政赤字,以香港08年GDP大概1.6萬億去申算,赤字預算佔GDP的2.5%。

縱然現時環球經濟不景,但歐洲央行仍限制成員國將財赤佔GDP比例控制在3%以內。印度亦剛公布財政預算案,財赤佔GDP比例高達6%,市場認為這對政府財政狀況會有很大影響,印度貨幣立時應聲急跌。另外,美國亦剛公布一個1.75萬億美元的赤字預算,以美國GDP大概14萬億美元計算,赤字預算總額佔GDP逾10%。

若與上述例子去比較,是次預算案所推出的赤字水平無疑是偏低了點,略欠進取,但由於金融危機的持續時間難以預計,政府現階段採取較保守的行動亦可以理解。

筆者對預算案比較失望的,是政府沒有為對抗金融海嘯推出更多確實的措施,只於預算案內重申舊有措施如「存款保障計劃」、「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經濟機遇委員會」等,然而,我們近月所見到的是,「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批審進度慢,「經機會」變了「吹水會」。政府對於處理金融海嘯的態度遠不及亞洲其他國家積極,難度我們香港又要好像97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成為復甦速度最慢的一員?

與其將大量外匯儲備借給美國政府,收購天然資源絕對是較明智的選擇。中國現時的行動正好為未來的經濟發展打好基石,作為一個有十三億人口及以工業為主的國家,廉價而又穩定的天然資源供應的重要性實在太大。


是否已有復甦曙光? (作者︰梁明遠)

在當前樓市泡沫爆破的情況下,只有樓市需求再現及樓價見底,美國經濟方能站穩陣腳。下圖所示為標準普爾/Case-Shiller住宅價格指數及芝加哥期市的預測。市場預期樓價將於2010年第二季度走出谷底,換言之,亦是經濟復甦的時機。

雖然美國的銀行體系、條例及其他事宜等,仍然存有不明朗因素,但眾所周知,樓價於谷底反彈可大大舒緩此等銀行的資產壓力。美國政府全力挽救銀行體系,加上預期經濟基礎穩健的因素下,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反彈速度將跑贏「實體」經濟。每個經濟週期既有驚惶失措之時,亦有驚喜萬分之際。市況波動,實在所難免。

另外,從歷史角度來看,現時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是稍稍被低估了,可見市場受悲觀情緒主導。對於這樣的估算,巴菲特及索羅斯可謂最瞭如指掌,但他們亦清楚明白格林斯潘所說「平價股票會變得更平」的道理。

綜觀此等因素,加強了對恒指繼續尋底的信念,「實體」經濟最壞的時刻還未來臨;但由於美國政府所推行的措施方向正確 (富蘭克林總統上任前乃採取量化寬鬆政策而非收縮銀根政策),是次衰退將比經濟大蕭條為期較短,而相信在2010年第二季,標準普爾 500指數將能反映預期復甦的情況。


預算案見雄心 惜前景仍黯淡 (作者︰任文傑)

上週是決定美國短期及長期經濟生死的一週。隨著奧巴馬的首份預算案揭盅,為其財政政策定調,以及從伯南克對經濟前景的一番言論中,我們大抵可就經濟如何復元,以及應採取何種投資策略,掌握到一些頭緒。

首先,伯南克的言論揭示了他個人對美國經濟復甦及通脹通縮的看法。伯南克預期,美國經濟將持續惡化至2010年,並需要二至三年才能全面復甦。他又預期,由於貨幣供應的增加只屬短期性質,在利率攀升可足以控制通脹的大前提下,通脹應不構成中長期性的問題。所以我們相信,2009年第二、第三季經濟衰退將極有可能進一步加劇。另外,低利率亦將維持至少十八至二十四個月。加上商品價格可能持續低水,經濟活動放緩,相信不會構成通脹的問題。

其次,奧巴馬的預算案預表著17,500億美元的赤字,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約12%。他更雄心勃勃,計劃於2013年前將赤字遞減至5,330億美元。然而,不少經濟學者卻預期,要挽救此番經濟危機,最少需要30,000億美元。經濟進一步下滑,風險未見減輕,加稅及減少國防支出等措施所能作出的融資,成效存疑。此外,加稅勢必削弱消費力,某程度上會對經濟復甦造成負面影響。在消費力大減、企業盈利增長放緩的陰霾下,距離經濟及股市復甦的前路,依然漫長。

不過,之前提及伯南克講話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銀行體系必須比經濟復元得更快。倘若信貸市場狀況沒有任何改善,而銀行股股價又沒有起色,要2009/10年經濟全面復甦,仍然遙不可及。雖然股票市場對於聯儲局並非真正要將銀行國有化反應正面,然而,銀行進行壓力測試的做法實在太長(一個月測試,六個月集資),只會為美國銀行的前景徒添更多不明朗因素。不論是否要將銀行國有化,投資者只一心盼望銀行體系盡快穩定下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