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03, 2008

法老經濟評論︰加息的啟示

問:拆息與股市的關係

香港匯豐銀行早前帶頭調高新造按揭息率0.5厘,150萬以上的按揭貸款,新造按息由P(最優惠利率)減2.5%,調高至P減2%,換言之,實質息率由2.75%加至3.25%,其他銀行亦相繼跟隨匯豐加息。本港銀行的加息行動並不令人意外,原因是三個月HIBOR近日已經升至3厘以上水平,令銀行的貸款業務利潤大幅縮減。HIBOR上升主要是由於外圍信貸環境大幅轉壞,資金從香港流走,銀行體系資金減少。當然,如果匯豐預期資金緊張是短期現象,實在無必要大幅加息,故此,相信本港的拆息短期內難以回到金融海嘯之前的水平。

金管局剛剛推出「任五招」去舒緩拆息上升的壓力,其中三招是與貼現窗有關,明顯是蓄意舒緩銀行體系的資金壓力。事實上,本地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甚高,存款儲備充裕,早前的拆息抽升主要是受外圍金融市場波動所影響,隨著美國推出大規模救市行動,加上各地央行注資,第三季會計結算又已經結束,相信環球(包括香港)金融體系的資金狀況都會改善空間。

分析資金面有助我們作出投資決定,始終股價短線波動是取決於資金流向,早前股市急跌都與金融機構缺乏資金有關。故此,若我們看見LIBOR再進一步回落,則我們可以預期環球股市可以略為回穩,甚至出現較明顯的反彈。

問:「救市」陰謀論

越來越多人質疑救市計劃能夠扭轉金融系統目前的亂局。我們知道計劃的作用是心理大於實質,主要目的是醫治市場的恐慌症,效果只會隨著時間而減弱。我們認為,方案被國會否決是一件頗為耐人尋味的事–提出方案的保爾森和伯南克是共和黨人,白宮是共和黨主政,又與國會佔多數的民主黨達成妥協,最後竟然被共和黨人否決。美國人說這就是民主,經濟學者卻歸咎是政治作崇。我們懷疑共和黨與民主黨是希望聯手將國內的問題轉移到國外。

本周初,歐洲央行先後注資拯救財困的英國Bradford & Bingley和比利時富通集團。這些注資行動連同對英倫銀行和歐洲央行的減息預期,均有穩定美元的作用。而在美國本土,失業率升高與油價下跌均有助消減通脹威脅,為聯邦基金利率營造出多達100點子的減息空間。假如救市方案是一塊膠布,真正能挽救信貸緊縮的是經濟增長,能醫治恐懼的是時間。當歐洲、日本和亞洲的情況相繼惡化,美國的前景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糟。就像骨牌遊戲,美國是第一塊倒下的骨牌,也希望成為最先站起來的一塊。

問題是,全國央行不能單靠聯儲局四出滅火,而必須動用本身的美元外匯儲備進行注資,以緩和信貸緊張的局面。這對美國有三個好處。第一,政府毋須濫印美鈔或加深國債,而輸出通脹亦有助營造減息空間以刺激經濟。第二,政府可透過發鈔和加稅來減債。第三,當其他國家陷入相同的困境,可以保障美國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

問:最壞的時刻仍未到來?

為挽救財困的金融機構,避免金融市場陷入嚴重衰退,美國財政部與聯儲局聯手成立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雖然很多人質疑方案的實際成效,但假如任由方案延遲或否決,只會令情況更為惡劣。早前財政部出手拯救房利美、房貸美和AIG,早已耗用巨額預算,現在再動用7,000億美元救市,不但會加重通脹,使美元受壓,更會令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難以消受。由於大部分央行早已持有大量美國國債,在此基礎上再增購新債,會削弱其財政儲備,增加潛在的經濟風險。假如不向其他央行打主意,另一選擇是納稅人,問題是美國政府的2007年赤字已近4,000億美元,若再附加7,000億美元,政府將被迫削減開支或加稅,兩者均會進一步打擊早已轉弱的美國消費。

眼前的金融危機顯然在每日加劇,政府不斷四出滅火,先是以2,000億美元拯救房利美和房貸美,然後以850億美元挽救AIG,繼而是禁止沽空金融股,拋出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全球央行的注資以數千億美元計,股市的初步反應是大幅震蕩,而金融市場的信貸緊張程度更是前所未見,銀行同業息差,例如垃圾債券對國庫券的息差,升至歷史新高。避險資金湧入短期國庫券,使孳息跌至接近零的水平。金融股沽空禁令使金融企業的壓力從股市轉移到債務抵押證券(CDS)市場,將金融機構的CDS息差推上極端水平。很多經濟學者認為救市方案整體上能擊中問題核心,但市場上各種恐慌信號卻顯示大家對方案的成效仍是半信半疑。首先是方案的具體執行細節欠奉,然後是即使聯儲局吸收大量有毒資產,也不能保證拆息市場解凍或減低對手風險避險活動,從而使金融機構回復流動性。面對這些疑問,市場仍是一片疑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