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9, 2009

法老經濟評論︰投機的哲學

投機者的思維模式 (作者︰鄧浩銘)

投資理財,不外乎風險管理及資產分佈。投資前要對不同國家或股份的基本因素作深入的了解,而投資基金,其實就是投資一籃子的股票,我們先要分析這個國家的未來經濟狀況,股市的估值,個別行業的盛衰,再將不同的行業股票基金及不同的市場股票基金組合成一個投資組合。

至於投機,則完全是另一個概念。筆者經常強調,股價短線反映資金資向,長線反映企業盈利,故此,投機者對於估值(例如PE)並不太重視,就如投資投機大師科斯托蘭尼(Kostolany)所說,股票本身的價值根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可以炒作。

趨勢(trend)是投機者的至愛,資金再加上預期,就會形成趨勢,在投機路上,順勢而為最為重要,就以港股為例,於07年10月的時候,恆指突破28000點,當時股市的市盈率已經突破20倍,不少中資股的市盈率更動輒50倍以上,長線投資者絕對不應該在這些時候買股票,但對於投機者,股市升勢持續的時候,他們只會順勢炒作。最後結果是,股市最高升至接近32000點,投機者先勝一仗,最後股市轉勢,估價極高的股份最後難以維持股價高企,股市於08年跌至10600點水平,投資者在28000點沽貨行動正確。

正因為投資者以估值去作買賣決定,而投機者則以趨勢去作買賣決定,故此兩者的行為往往會相反,以匯控為例,在匯控跌穿70元之後,投資者認為匯控的估值吸引,應該買入,甚至應該越跌越買,因為價格越低代表估值越吸引;但對於投機者,當匯控跌穿70元,由於跌勢已成,他們不但不會買入股份,反而會沽空,直至跌勢完結為止。

正因投資及投機需要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mind-set),所以我們在作出買賣決定之前,先要想清楚我們要投資還是投機,才決定用那種思考方法,或分析那種資料。市場上大部分於票股市場虧損的人,都很容易犯上一個錯誤,就是抱著投資的思維去投機,或者抱著投機的思維去投資,投資及投機表面上相似,實際上卻是南轅北轍的兩回事。就如我們用羽毛球拍打網球,輸面一定比贏面大得多。

投機的哲學不比投資簡單,短短的篇幅實難以詳述。概括而言,投機是值博率、機會率及注碼控制的技巧。我們要在作每一個投機決定之前都先衡量以上三點,才能於殘酷的金融市場上獲利。


壓力測試(二) (作者︰任文傑)

聯儲局已公布進行壓力測試的方法。觀乎上周五股市的反應,特別是金融股方面,可見市場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很多分析員認為,當前經濟狀況比基線情況還要惡劣,壓力測試不能提供充分壓力,尤其是在更嚴峻的情況下,假設明年年底失業率為10.3%,在兩年內銀行的第一留置權按揭資產組合可能錄得高達8.5%的損失,房屋淨值信用額度(HELOC)虧損11%,工商業貸款、商業房地產貸款及信用卡資產組合則分別虧蝕8%、12%及20%。除非經濟迅速復蘇,否則很多分析員預期這些數字將於今年成為事實,明年更可能進一步惡化。另外,基於會計規則的修訂建議(按市價計值),銀行將於明年吸收資產負債表外資產。在計算緩衝資本時,監管機構亦會計入這些資產。雖然聯儲局預計銀行可能因此將約9,000億美元資產加入資產負債表,有關評估亦會作出相應調整,但因欠缺十足透明度,這些「額外」資產仍然可能扭曲各家銀行的風險評估。然而,美國財政部表示,儘管目前危機已經大大減低部分銀行的緩衝資金,現時美國大部分銀行仍屬資本雄厚。

筆者依然認為整個壓力測試的宣傳意味多於一切,全部19家銀行皆可通過測試。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一項估計,指出如果目前經濟狀況持續,銀行所需的新資本金額。此項估計按照未來兩年進一步減值5,500億美元計算(加上已經記帳的5,100億美元),亦包括現有資本及相關盈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得出結論,表示美國各銀行需要2,750億美元,才能把有形普通股權益(TCE)維持在資產值的4%以上,如要達到6%,則更需要5,000億美元(市場共識認為比率最起碼須維持於約3%)。美國財政部的TARP基金現時只剩下1,000億美元,假如上述估計正確,便額外需要超過4,000億美元方可挽救美國的銀行,這筆款項不大可能從資本市場募集得來。雖然美國納稅人最終或會成為挽救方案的資金來源,但原本預期早至今年年底來臨的經濟復蘇,恐怕會被推遲很長一段時間。

從陸東專訪看恆指合理值及投資智慧

今期iMoney專訪前瑞銀財經分析員陸東,這位著名的分析師一向以來都具有獨到的分析眼光,不過因為性格內向,見解經常與大眾迴異,所以有些人對陸東的言論嗤之以鼻。姑勿論你是否相信陸東的眼光,今期的iMoney專訪明確指出了他所計算的恆指合理值所在,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1. 即使被人取笑,今天我仍然堅持2009年指合理值為20,000點,但16,000點左右會遇阻力。

2. 他(陸東)強調,今年恆指合理值為20,000點,並不代表恆指今年會去到該水平就會掉頭回落或者向上,這不是目標價。可是大部分投資者都不理性,才令股巿出現不合理的價值。

上述重點值得留意,因為陸東強調他所計算的並不是「目標價」,而是「合理值」。所謂合理值,就是巿場在理性情緒及正常運作下的應有價格,可是,有投資經驗的人相信都曾經歷過那種「被情感沖昏頭腦」的情緒,絕大多數投資者,總是抱著不理性的態度進入巿場!所以,對陸東來說,合理值沒有出現,並不是計算錯誤,而是數據出現轉變,或者投資者把巿場價值推向不合理水平而已。

辭去了瑞銀職務的陸東,即將展開他的基金經理工作,訪問中,他說了一段非常有意義的話︰

要做一個出色的基金經理的秘訣是,離開羊群,要擺脫但求一起做對、一起犯錯的奴才心態,要具有承受孤獨、承擔責任的勇氣。據我統計,一百個人炒股票,八十一個輸,點解?是因為會受朋輩壓力影響,人有群體習性,要從互相認同中得到安慰,結果必然是過度悲觀或者過度樂觀。[...]如果有人說,某公司10倍帳面值仍然是抵買,但是公司產品是你跟我都搞不清楚,就別理他了!如果有人表示不用花時間做研究,你更應該懷疑,因為勤力及優質的研究是投資的關鍵!

陸東指出,「如果只求跟隨大巿上落,買指數基金不就可以了嗎?」,其實這不單是基金經理應有的態度,更是投資者應有的膽色。大部份投資者追隨傳媒或者坊間親友的消息而作投資決定,甚至純粹憑感覺去投資(例如有極多人*覺得*匯豐很穩陣、*覺得*中資股前途無可限量、*覺得*阿爺一定保住中國經濟...),如果感覺應驗,當然值得慶幸,但萬一你的感覺失靈,造成投資損失的責任,又應該又誰去擔當?

成功的投資者例子眾多,他們不約而同地告訴我們,投資取勝絕非憑著運氣,努力工作、妥善理財、審慎投資、切忌短視...這些道理,反覆說來,又有多少人聽進耳中?所以,窮人總是比富有的人多,輸家總是比贏家多。

理財顧問不是股神,幫客人理財是希望省下他們的時間,用最便捷的方式,在財政上協助他們實現個人目標。也許我們會像陸東一樣,被指為「看錯巿」、「傻仔」,但最重要還是我們堅守信念,做個有膽色的財務策劃師。

Tuesday, April 28, 2009

iMoney專訪︰胡孟青

重點推介︰

1. 即使直言如青姐,講股時也有些避忌,做Phone In節目時要格外留神,太過生面口的股票提問,可能是造長,「有人問埋一隻死人爛炒股,我不可以直接說︰這是一隻垃圾,會俾人斬哂D手腳,只可暗示。但D懵炳又不識聽,以為在電視出現的冧巴便買得。

2. 貌似精明又熟悉行情,但原來她(青姐)的投資組合很保守,除了基本保險,竟然只有被視為管理費高的基金。

3. 金融海嘯不少人財產嚴重受創,但她無買迷債,又無買ELN、ELI、Accumulator,又無炒輪,只是基金價值少了一截,損失算少。

4. 活在金融巿場多年,經歷過數次股災,見盡富貴如浮雲,不相信錢可以炒炒下炒回來,炒即日鮮無發達,是投資ABC,「由細到大,爸爸媽媽也教我地,錢是努力搵返來,這句我好信!

各位如果想了解更多今期專訪內容,歡迎與我聯絡!

阿虫「畫出未來」繪畫親子同樂坊

2009年5月9日,AMG隆重推出免費親子活動,甫推出反應便非常熱烈,現在僅餘極少量位置,呼籲各位不要錯過難得的機會,讓您摯愛的孩子有機會與阿虫共享歡樂時光!

歡迎家長帶同3-8歲子女出席,出席小朋友可獲發阿虫親筆簽名紀念狀乙張!

請直接向我聯絡報名,如對資料有任何疑問,亦歡迎您們留言向我查詢!

Monday, April 27, 2009

AMG財策攻略︰豬流感成後巿關鍵

上週大巿顯露疲態,買家獲利回吐,升巿面臨重大阻力。由於多家企業業績勝過預期,週五美巿一度吸引買家支持,可惜週六隨即爆發豬流感,令環球巿場出現更多不明朗因素。

豬流感︰黃金及期貨管理基金最具潛力

沒有豬隻大量死亡的情況下,墨西哥突然爆發人傳人的豬流感疫症,情況令人憂慮。

2003年SARS爆發期間,環球經濟活動大減,股巿表現不濟,唯獨期貨管理基金及黃金能發揮避險功效,成為逆巿奇葩。假如這次的豬流感蔓延開去,相信這兩類理財工具會再次受到追捧,大家可以密切留意。

不過,疫症屬於突發性事件,人們難以預計疫情發展及實際影響,因此具有一定風險,讀者應密切留意疫症情況,隨機應變。

A股巿場︰進入修正期

早前A股升勢強勁,巿場價格已經偏高,加上金融業在第二季內不會再大力鼓吹貸款業務,相信表現不會像第一季般亮麗。

天然資源金↑ 油→

如上所述,黃金再次發揮避險功能,近期再次受到追捧,估計可以承接上週的升幅。

OPEC一改口風,將原油的合理價格由US$100大幅調低至US$70,並預計年底前油價只能重上至US$60水平。由於豬流感疫症爆發,勢必影響航空股,加上預計今年天氣較少出現異常,能源需求大減,相信對原油價格造成一定壓力。

美國將於今年10月試用「Fusion Power」(透過氫氧及氧氣兩種化學元素產生能量),假如研發成功,相信會對煤價造成一定打擊,長遠而言,新能源發展則可望受惠。

新興巿場展望︰中印地位提升、東歐及拉美持平

IMF宣佈發債,中國和印度率先表示購入,此舉顯示兩個金磚大國都有意提升自己在國際巿場上的發言權及地位,同時亦有意逐步改變以往單靠美國國債為儲備的做法,減低美國經濟衰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東歐方面,由於股巿已經暴跌至十分吸引的水平,近期表現出色,不過油價暫時未見強勁支持,加上豬流感對歐洲各地也帶來一定隱憂,相信未來一段時間東歐表現只會平平。

拉美方面,雖然墨西哥爆發疫症,但當地主要從事加工業務為主,大多數基金只持有極少數的墨西哥股份,加上拉美物價數據回穩,出產原材料的南美地區目前並未受影響,讀者毋須過份憂慮。

行業︰高風險項目宜慎選

雖然豬流感爆發,特敏福這類醫葯用品大受歡迎,不過,大多數醫葯基金持股十分分散,受惠有限,加上一旦疫症完結,醫葯股便迅速大瀉,風險相當高,讀者應審慎考慮。

至於科技股方面,雖然這類行業較少受到經濟週期影響,但大多基金表現未如理想,加上短期內科技發展難見有重大突破,相信表現只屬一般。

編按︰本文僅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必須了解產品結構、巿場狀況及個人風險承受力,以免招致不必要的損失。讀者如對上述資料有任何疑問,歡迎向持牌財策顧問查詢。

Wednesday, April 22, 2009

法老經濟評論︰壓力測試的利與弊

通脹人民幣升值預期升溫 (作者︰鄧浩銘)

人民幣匯價本年走勢平均,年初至今基本上都維持在6.83人民幣兌1美元附近水平,記得在本年初,中國的出口開始回落的時候,市場有很多聲音指人民幣有貶值壓力,但筆者當時已指出人民幣匯價根本難以大升或大跌,表現會以平穩為主。

觀乎現時中國股票市場的表現,相信市場又開始炒作人民幣升值概念。事實上,近期利好人民幣的因素確實頗多,中國政府公布會於國內5個城市(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率先展開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而香港亦會成為第一個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城市,明顯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另外,中國近來積極地與新興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定,如早前的南韓、馬來西亞、印尼、白俄羅斯,至最近的阿根廷等等。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合作,一方面可增加商品的交易,以彌補已發展國家對中國商品需求放緩,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升人民幣的地位與普及性,對於提升人民幣於國際間的地位及需求都會有幫助。

作為投資者,我們要緊貼市場的思路,故此要明白資金炒作人民幣升值對中資股會有正面刺激,再加上經濟回暖之說甚囂塵上,相信國內股市於第二季依然會做好。但若要筆者評論人民幣本年的走勢,本人仍相信是「穩定」多於「升值」。

對於人民幣匯價,中央一直認為是調控經濟、影響出口,以及控制通脹水平的重要工具。中央多次在不同季度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將「人民幣匯率」和「通貨膨脹」直接聯繫起來。故此,在中國3月份出口按年下跌17.1%,CPI按年下跌1.2%的情況下,本人實難以相信人民幣會於短期內大幅升值。


兩難局面 (作者︰任文傑)

壓力測試調查方法將於4月24日公布,有關結果則預計於5月4日發表。如被發現資本不足,銀行其後將有六個月時間籌集私人資本。限期日漸迫近,但當局尚未就公開多少資料和如何評定結果等級制訂計劃。

雖然壓力測試旨在提高透明度,但銀行可以接受多少透明度仍是未知數。另外,分析員批評美國財政部正在造成一個雙輸局面。假如所有銀行皆通過測試,短期內卻再次出現流動資金問題,美國財政部的信譽便會受到質疑。倘若銀行未能通過測試,便會被投資者拋售,無法從私人來源籌集資本,實際上便要被迫從政府接受更多資本。由此可見,金融業將再度受壓。

不過,筆者相信所有銀行通過測試的可能性很高。壓力測試就像大型宣傳活動,向整個市場宣示美國金融業已穩定下來。因為大部分銀行已在過去12個月內籌集一定私人資本,而且經營失敗的銀行在目前市道下絕不能苟延殘喘多於6分鐘,六個月寬限期實在太長,不切實際。再者聯儲局或美國財政部若把任何銀行列為不合格,可能導致另一輪銀行倒閉潮,影響經濟復甦的風險太高。故此,該19家銀行被評為不合格的機會較微。

然而,政府官員甚有可能利用測試結果,迫使銀行出售有毒資產。銀行不再需要根據市值計算資產價值,所以毋須參與旨在紓緩資產負債表的PPIF計劃。假如他們認為問題資產可能進一步減值,便很可能繼續持有這些資產。實際現金流動狀況因而得不到改善,資金亦不能重返市場。由於按市值計算政策的修訂實際上不利於PPIF,政府官員可能以壓力測試為有力的理由,強迫銀行參加PPIF計劃。

Monday, April 20, 2009

安柏財策攻略︰戒急用忍

上週環球股巿表現不過不失,進入牛皮格局,恆指無力衝破16,000點,巿況並不明朗,不過12,800位置有強力支持,相信恆指短期內仍會窄幅上落。

經過連續數週的升勢後,亞太區域許多股份的PE比率已經重回去年8月份的水平,表現落後的歐洲股巿反而稍見好轉,估計是由於歐洲的減息傳聞利好大巿。

天然資源方面,由於OPEC(油組)減產,加上早前跌至超賣水平,分析家大多認為油價可望於年底前重返US $60-80水平。不過,黃金價格則會持續反覆,雖然近日金價稍微回落,但由於股巿轉好,黃金作為避險工具的角色功能減弱,加上黃金屬非必需品,在經濟緊拙、就業不穩的情況下,金價難以在短期內出現重大突破。

雖然黃金長遠具有不俗升幅,但現時黃金並未達致超賣水平,加上升勢應該及不上即將由熊轉牛的股票巿場,比較之下,股票投資相信會更具吸引力。如欲作分散投資策略者,則可考慮新能源及金礦股,但金額不宜過多。

由於各國未有重大的政策或消息刺激,加上股巿連升數週,現時缺乏上升動力,相信股巿會稍微回調,進入牛皮格局,一些以電腦推測大巿升跌的投資工具亦難有出色表現,投資者宜耐心等候適當時機,再作部署。

編按︰本文僅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必須了解產品結構、巿場狀況及個人風險承受力,以免招致不必要的損失。讀者如對上述資料有任何疑問,歡迎向持牌財策顧問查詢。

經濟巿場簡報

1. 美國2月份貿易赤字按月大跌28%至260億美元,創下過去9 年來最低水平,美國人對於亞洲汽車、玩具和電子零件的需求下降,令美國對中國及日本的貿易赤字大幅下跌。美國對中國貿易赤字為142億美元,為3年以來最低,而美國對日本的貿易赤字亦跌至1984年以來最低水平。

2. 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政府正準備推出額外措施,應對樓市危機,包括與銀行合作的一項貸款調整計劃,確保陷入斷供危機的業主可保住物業。

3. 美國大型銀行宣布良好的盈利預測,令金融板塊帶動美股上升,富國銀行預示第一季盈利創歷史新高達30 億美元,並會於4 月22 日公布業績,高盛第一季盈利為18.1 億美元,每股盈利3.39 美元,交易收入大幅多於其資產減值量,另外,高盛亦有意集資50億元去償還政府救助資金。

4. 美國3月份零售銷售按月大幅下跌1.1%,預期是增長0.3%,上月數字是增長0.3%。由於預期失業率仍未見頂,市場擔心美國的消費開支會下滑,拖累美國經濟復甦步伐。

5.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調低新加坡元幣值的波幅中心點,但貶值幅度低於市場,刺激坡元升至兩個月高位,市場認為此乃新加坡政府看好經濟的預示。

6. 德國正研究由政府擔保,幫助銀行另外成立「壞帳銀行」,將不良資產剝離,擔保的規模預計達2000 億歐元。

法老經濟評論︰中國企業管治改善與牛市分析

中信泰富事件與中國企業管治 (作者︰鄧浩銘)

在本港上市的中信泰富(0267)於去年9 月突然公布,因投資於累計外匯期權(Accumulator)而錄得155 億元的虧損,事件當時震撼市場,除了因為金額龐大之外,中信泰富貴為老牌紅籌公司,企業的風險管理及透明度竟然連一般民企都不如。

其後母公司中信集團向中信泰富注資15 億美元,並將大部分的累計外匯期權合同包底,在事件以乎已告一段落之際,近日香港證監會及商業罪案調查科卻介入調查事件,母公司立即調派集團高層常振明接任中信泰富主席兼董事總經理的職位,榮智健及范鴻齡即時被拉下馬。

筆者無意對調查中的事件多加評論,只是對中信泰富的股價於轉換管理層消息出台之後的表現,作少許評價。更換管理層後的中信泰富於周四(4 月9 日)復牌,股價雖然低開4%,但很快就轉跌為升,收市更急升12%。雖然各家外資大行都表示管理層變動短期內不會對公司做成太大影響,但投資者用腳投票,股價走高乃投資者看好新管理層的證明。

當然,常振明要整頓中信泰富的業務,大大提升了公司獲得母公司注資的機會,相信此乃股價上升的主因。然而,如果榮智健代表港式管理手法,常振明的空降就代表中信泰富未來的企業管治(corporate governance)會加入中國色彩,中國企業的管治手法一直為人垢病,不少在本港上市的國內民企,都因企業管治問題而令股份估值偏低,是次更換管理層後,股價正面的表現,反映投資者經過一段長時間觀察後,已經對中國的企業管治質素表示認同,這實在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中國是否出現牛市即將分曉 (作者︰梁明遠)

上海綜合指數升穿2500 點,技術或心理上都突破了重要阻力位。現時資本市場向好,實際經濟數據卻十分惡劣,兩者各走極端的情況相當罕見。本星期會有多項重要經濟數據公布,實質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增長率、生產物價指數、消費物價指數、零售銷貨量、工業生產及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等特別有助我們辨識最新經濟形勢。根據歷史,我們認為中國的基本經濟結構不能在一夜之間改變過來。基於以下三個原因,市場的樂觀情緒恐怕難以持續。

溫家寶總理宣布經濟出現復甦跡象,這種樂觀情緒隨之而生。中國人民銀行亦證實不會減慢借貸業務。各銀行繼續積極借貸,對潛在不良貸款的監察及審查稍為放鬆。財政及貨幣政策經修訂後較具彈性,產生短期刺激作用。

第一個壞消息來自進出口數據。上星期公布的資料顯示,出口按年跌幅雖較市場預期的20%理想,但仍然高達17.1%,上次數字則為25.7%。不過,進口下挫25.1%,多於市場預期的22%及之前的24.1%。單就貿易而言,政府開支佔經濟比重更甚於國內消費。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計劃至今充其量只能消化過度生產及存貨,不大可能發揮更大功用。鋼價在過去數個月不停波動,正好證明市場非常容易受過度生產影響。

第二,一旦經濟開始復甦,潛在通脹威脅亦令人憂慮。銀行借貸某程度上等於放寬信貸,能夠提高貨幣流通速度(V in MV=QP),因而帶來通脹預期。故此,假如某些條件催生通脹,隨著借貸增加,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和銀行儲備擴大,以及銀行同業拆息被進一步調低,當需求於復甦初期上升,最終可能大大加快資本流動性及其速度。商品價格飆升,所有生產物價隨之向上,全世界都會面臨購買力下降的問題。在最惡劣的情況下,經濟數據顯示的「增長」主要來自資產價格上升,而不是生產力、出口或國內消費有所提升。這種增長既不健康,亦具誤導性。目前情況是否如此,即將分曉。

第三,失業情況繼續惡化,由於很多外省勞工及農民已經回鄉,實際受僱勞工人數未有適當反映於城市人口,因此政府統計數字往往低估失業問題。假如工業重整促使生產力提高,可以預見下一次市場暢旺時的招聘人數將會減少。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亦會加劇。隨著貧富差距擴大,國內普遍消費力未見增強,可能進一步助長資產價格上升,需求卻不見相應增長,繼而形成通脹資產泡沫。

筆者認為,這一輪升浪很有可能是由寬鬆信貸帶動,生產質素及公司管治卻未能追上。由於中國的銀行未有錄得虧損,政府亦不受債務影響,財政及貨幣政策直接惠及經濟的程度高於美國和歐盟。全球經濟學者都會看到好數據和壞數據。根據市場共識,財政刺激措施至今反應良好,但會否持續卻仍未能肯定。不過,政府向公眾表示新的刺激方案已經準備就緒。中國政府亦有空間進一步推出行政及貨幣措施,包括退稅、降低借貸要求、調低利率及貼現窗。投資者應就通脹可能蠶蝕購買力的最壞情況做好準備。有見及此,我們應該購買商品基金或與商品相關的股票,因為這類資產能就通脹提供比較有效的對沖。中國如要對付潛在通脹,便要進口和儲備更多自然資源,以備經濟復甦發展之需,因此商品價格長線而言應該有所支持。就上述兩個因素而言(購買力下降的對沖及中國買入商品),商品價格長線向好。

Wednesday, April 08, 2009

貝萊德黃金評論︰黃金時代

本文由Blackrock貝萊德提供

市況摘要

黃金市場在上周受壓回落,主要由於在倫敦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上,與會代表同意國際貨幣基金會沽售約400公噸黃金。有關問題在過去已多次提出,並成為近期每周報告的主題(最近一次為二零零九年三月十三日)。首先,投資者應注意,國基會出售黃金須獲美國國會批准。其次,預料有關沽售行動將以央行黃金協議的部份內容進行,而該項協議將於九月份續簽五年。有關消息拖累金價跌逾2%,但環球股市反彈,導致投資者拋售黃金的可能性較高。在上周初期,市場傳出利好消息:在一月及二月份,印度並無進口任何黃金,而歐洲央行宣佈沽售少量(36公噸)黃金。金價收報每安士896美元。鑑於金市在上周面對利淡因素,我們認為金價表現尚可。在撰寫報告之際,金價已重上每安士900美元的水平。黃金股在上周下跌3.2%。下圖顯示黃金與黃金股份的關係。

前景展望

長期基調保持良好,並無供應過剩的跡象。需求方面,新興經濟國家的財富上升,可望支持對珠寶的需求,而金融局勢持續動盪,加上通脹壓力,則可繼續刺激投資需求。

荷寶經濟評論︰經濟穩定的早期迹象

本文由ROBECO荷寶研究與投資服務機構首席策略專家Léon Cornelissen撰寫

2009第二季度展望︰經濟穩定的早期迹象

最近一些正面的經濟數據是全球經濟衰退跌勢正在緩和的早期跡象,然而全球增長持續復蘇在2010年下半年才可能出現。

摘要:

最近幾個月美國及中國的商業信心指數有所改善。美國零售額下降的趨勢有所緩和;一些銀行預期獲得足够的業務利潤,不再需要財政援助;美國房市開始穩定的信號逐漸顯現;商品價格稍微回穩,石油價格已經升至每桶50美元左右,銅的價格也有所回升。

以上都是全球經濟衰退跌勢正在緩和的早期跡象,經濟刺激方案,能源及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以及寬鬆的貨幣政策使全球經濟在2009年內稍有穩定。

新興市場存在的問題不限於中國

新興市場存在的問題幷不限於中國,儘管近年發展中國家國力不斷增強,但是新興市場國家仍受到貸款减少、已發展國家需求降低及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在非洲、中國及中東高增長率的推動下,我們預期2009年新興市場的整體增長是正面的,而2010年的增長速度,將與已發展國家一致。

短期通脹展望看好

歐元區及美國的短期通脹前景是良好的,石油價格戲劇性下跌使通脹的標題减少。美國及歐元區的核心通脹率僅僅低於2.0%(剔除不穩定的能源及食品價格)。在中國及日本,通脹的情況並不嚴重。日本重回通貨緊縮,特別是在其經濟展望異常悲觀的氣氛下,通貨緊縮將更嚴重。在中國,二月的消費品物價與去年同期下跌1.6%,引起通貨緊縮的擔憂。

資産配置的建議

我們對債券保持中立,通脹在短期內不會出現,但從中期來看,通脹再現的可能性增加。隨著經濟發展持續疲弱,各央行開始實施購買債券的計劃,收益率可能進一步下跌,抵銷目前的低利率效果。我們偏重高收益債券。

我們對股票保持中立部位,因爲我們無法完全確認全球經濟已經穩定。儘管如此,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股票市場的估值已相當低。標准普爾500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從1881年的16.3倍下降到目前的13.4倍,從多年度的投資觀點來看,如此低的市盈率,其投資回報是很可觀的。然而要謹記的是,估值倍數在開始自先前的抛售反彈前,會跌得更低。

法老經濟評論︰通脹=牛巿?

通脹變通縮 - 印股短期較難跑起 (作者︰鄧浩銘)

印度股市雖然跟著環球股市的反彈步伐,但表現未算特別標青,年初至今上升7%,不但大幅跑輸金磚四國的其餘三國,比起台灣,南韓等亞洲區新興市場的表現,亦頗為落後。

印度的基本因素其實並不壞,雖然印度的信貸評級於2月份遭到標準普爾調降為BBB-級,但印度貨幣盧比卻沒有因此而貶值。評級下跌主要是由於雙赤惡化,但現時無論是已發展國家或新興國家都面對著赤字困擾,我們毋需過度放大印度的赤字問題,而且外債佔其GDP比重低於5%,再加上龐大的外匯儲備,現時印度的財政狀況依然理想。

筆者認為,影響印股表現的隱憂,應該是「通縮預期」上升。印度的通脹於本年第一季依然是屬於偏高,令央行在使用寬鬆貨幣政策方面充滿限制,但自踏4月開始,其每周都會公布的CPI數字急速回落,現時其CPI按年增幅已經低於1%,相信在短期內會步入通縮。印度經濟以內需為主,物價放緩反映市場對貨物的需要下跌,故確實顯示印度經濟放緩較預期嚴重。

短期內,印度股市受通縮預期困擾,相信仍會跑輸環球股市。中線來說,印度5月份會踏入大選期,並會推舉出新的總理,而通縮的出現可刺激央行及政府落更重的措施去推動經濟,故此我們對印度的前景依然維持樂觀。


信貸市場情緒仍未恢復 (作者︰梁明遠)

近期環球股市反彈升溫,很多超賣股份大幅飆升。上周市場受多項重大利好消息帶動,包括銀行資產負債表內估值極低的非速動資產的按市價計值會計標準有所修改,有助紓緩非常緊張的銀行融資狀況;20國集團聲明態度正面,並有實質行動賦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權力,在對抗金融海嘯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一些不在20國集團峰會預期議題內的政治及國際貿易協議得到落實;以及房屋及工廠定單等經濟數據令市場相信經濟向好。市場情緒確實好轉,但事實並非如此,特別是信貸市場。

在債市方面,由於信貸質素不同,期權差價顯示投資級別/高收益債券與相同到期日的長期國庫券之間的孳息差距。如比較股市及債市孳息走勢,將有助預測市場動向。根據兩者過往的趨勢分析,幾乎可以斷定債市在商業周期經濟復甦初段均會領先股市。這通常代表市場存在一定不明朗因素,如信貸市場及股市互不吻合,走勢可能出現的不一致。

標準普爾最近宣布將投機級別債券的差價增至796基點,高於有關債券在過去一年大部分時間的波幅(775至790基點),情況比貝爾斯登及雷曼兄弟倒閉時更為惡劣。高收益債券的差價在一年內的增幅達107%,由366升至757基點,投資級別債券方面亦擴大至283基點,較過去五年的移動平均數高出88%。差價愈大,債券風險(相對於長期國庫券)便愈高,亦即反映企業在借貨時愈來愈難以支付較高的融資利息,以及放債公司感到不安。債市近期廣為流傳有關消息,指美國運通剛出售孳息率為7.34%的債券,此水平通常限於「垃圾級」或評級偏低的債券。另外,美國國際集團(獲華府支持)最近亦以8.25%作招徠,向投資者推銷債券。

然而,公司違約比率遠低於1932年。直至目前為止,債市及股市的走勢皆完全聽命於銀行壓力測試及首次拍賣銀行「有毒資產」的結果。屆時我們才可以觀察一般市場的反應,從而真正預測金融市場的動向。

由此而言,筆者認為這次環球股市回升的投機成分高於投資,債市缺乏信貸違約情況大幅改善的跡象。有關證據顯示,目前應該是熊市反彈而不是牛市重臨。不過,投資者最好密切注視市況,觀察哪些行業在即將出現的調整(或跌市)中跑贏大市,從而推斷日後經濟復甦的龍頭所在。


通脹=牛市? (作者︰任文傑)

由於中短期通縮壓力仍然存在,聯儲局可能不欲過早收緊貨幣政策,扼殺經濟復甦。加上,聯邦儲備的資產負債表趨向膨脹,很多投資者因此憂慮一旦經濟開始復原,貨幣供應增加可能導致通脹加劇和美元貶值。不過,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曾經多次提到,當前急務並非處理通脹,而是經濟復甦及通縮問題。原因何在?

由於同期貨幣流通速度放慢,單純增加貨幣供應不會引起通脹。雖然儲備上升,但雷曼兄弟倒閉事件影響業內信心,銀行因而減少借貸業務。貸款供應減少,加上借款需求不振,促使貨幣乘數瓦解。故此,貨幣供應增加只能彌補貨幣流通速度的損失,不會對經濟造成通脹。即使信貸市場反彈,反映經濟必然已經開始回升,聯儲局屆時亦可收緊政策,處置資產負債表內的資產和收縮銀行儲備,以免貨幣供應帶來通脹。

根據伯南克上周五(4月3日)的聲明,當局有四項策略吸納所增加的貨幣供應。第一,聯儲局很多借貸計劃主力提供短期信貸,能在較短時間內結束。另外,這類計劃的借貸息率一般高於正常市場情況,隨著市況改善,借款人對有關安排的需求應會減少。第二,聯邦儲備可以透過長期證券的反向回購協議縮減銀行儲備,或者選擇出售部分證券。第三,財政部的補充融資計劃能夠吸納部分儲備。第四,聯邦儲備已得到索求多時的權力,可就存管機構的儲備結餘支付利息。提高儲備息率,將可鼓勵存管機構把儲備存放於聯儲局,而不會以低於儲備息率的利率向聯邦基金市場借出儲備。

無論如何,假如通脹回升,亦即代表經濟開始復甦,對股市始終是利好消息。至於美元走勢,貨幣供應與美元匯價的相關系數甚低(約為-0.2至-0.3),因此貨幣供應並非決定美元動向的重要指標。

Wednesday, April 01, 2009

法老經濟評論︰美元 – 長沽短揸?

美元匯價短線穩定 長線卻易跌難升 (作者︰鄧浩銘)

美元近期走勢反覆,令人難以觸摸,短線消息令美元急升暴跌,如聯儲局早前落實使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宣布會於半年內買入3000億美元的長期國庫債券,令市場擔心美元供應量大增,令美元大跌。而股市一旦出現下跌的時候(如上周五),美元又會突然急升。

短線不利美元的因素頗多,首先,環球股市於3月份回升,減低了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功能;第二,聯儲局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會增加美元供應;第三,中國提出以「超級貨幣」去取代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功能。

雖然不利因素眾多,但筆者認為短線美元走勢應該不會太差,原因是中國兩大官員,周小川及溫家寶都表示對美元的不信任態度,周小川提出「超級貨幣」的建議,溫家寶籲美國要保障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產安全,明顯是向美國示警,並向美國表示不會接受美元大幅貶值。中國是美國最大債主,手持超過7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如果中國停止或減少購買美國債券,對於需要大花金錢去實施刺激經濟措施的美國來說,實在是大災難,故此,美國現時在情在理,都會盡力保持美元匯價穩定。

G20會議將會於4月1日舉行,雖然貨幣匯率一向是會議的大主題,但相信是次會議會集中討論加強金融業監管及對金融海嘯的善後措施,故此,未必會對匯市帶來太大波動。

筆者認為美元短線穩定,長線卻會以下跌為主,下圖是美匯指數與美國財政赤字過去20年的走勢圖,白色線是美匯指數,而紅色線則是美國財政赤字相對GDP比例。圖中所見,美國財赤與美元匯價有極大的相關性,當美國政府財政良好的時候,美元自會上升,反之亦言。然而,自2008年起,兩線明顯出現背馳,即美國赤字上升,美元又上升,背馳的原因是08年股市下跌,令美元成為避險天堂,故投資者不理會美元基本因素轉差,都將資金投入美元,然而,筆者認為,背馳實難以長久維持,貨幣價值最終要反映國家的基本因素。

奧巴馬大灑金錢救經濟,經濟學家預期美元在未來10年,每年都會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財赤,意思是圖內的紅色線會向下延伸,在這個情況下,美元長線實在是易跌難升。


香港瀕臨滯脹 (作者︰梁明遠)

滯脹經已成為香港經濟面對的部分現實。滯脹主要由三大因素造成:(1) 缺乏彈性的固定滙率機制導致貨幣貶值, (2) 內需因消費者失信心及經濟表現差而肅條, (3) 香港對內地經濟的依賴導致進口價值受輕微通脹影響。這些基本經濟現象正在令一般市民的日常消費受壓。

近日市面常見商店以高折扣傾銷的局面,猶見於成衣、鞋及優閒用品。究竟此局面暗示什麼?從數據上看,二月份季度生產總值下調2%;失業率將可能急升至5.1%;季度出口總值下調23% (較預期的20%多出3%);同時季度入口總值下調17.5% (較預期的21.7%少4.2%)。這些數據暗示香港出口總值將有較大下調空間,但入口總值總有可能維持於過往水平。滯脹的種種徵兆可見於本地消費趨勢。必需品如交通、能源等將維持一定增幅。人工、房屋、衣物等有較大下調空間。假若四五月的消費物價指數沒有繼續下調,二月下調的0.8%實為農曆新年後總消費值減少的季度因素所致。我們需注意,消費物價指數下調只是經濟萎縮的其中一個指標。

通脹應會保持一緩和的趨勢。中國政府的刺激經濟方案將有一定效力保持人民幣不跟隨美元貶值,更有可能使人民幣兌美元產生升值空間。面對著萎縮中的內需及勞工市場,過分生產為現時較嚴峻的一個問題。中國現在正面對一通縮的可能。由於香港大部分的農產品及日常品皆由中國進口,人民幣的強勢及萎靡的內需將為本港帶來輕微整體通脹的效果。

港人普遍有一個信念港元與美元脫鈎將是挽回港元購買力的一種方法,但現時並不見得是成熟的時機,因本港外滙儲備於2009年2月份達致177.1億元之高,其中大部分為美元儲備。香港實難以利用對衡政策防備美元貶值問題。首先,港元為一自由貿易貨幣,故缺乏加印能力,暗示我們難以實踐一主動干遇政策。第二,香港只有少量工業,故我們利用原油或礦物的數量很少。這暗示利用原油或礦物作對衡之用的可行性低,且於香港存有原油及礦物的成本會因本港寸金尺土的特質而變得過高及難以負擔。第三,香港外滙儲備實佔中國金融政策的一個重要策略性地位。(這暗示中港兩地大有可能採取一互惠互利的政策,港府持有美元,中國政府持有原油及礦物,兩者合作對抗美元貶值問題。) 由此可見,香港於可見將來將不會於美元兌港元的固定滙率機制實施任何新機制以對抗美元貶值所連帶的港元貶值問題。

過去六個月,HIBOR一直保持於少於港元兌美元低於7.76的水平,暗示香港將可能吸引大批外資湧入。然而,香港貸款市場因而舒緩的作用將不會為本港商界帶來太大的利益。畢竟香港大部分商業皆與歐美交易。香港實為處於正在放寬的貨幣政策和正在收縮的經濟環境的中間。

綜觀以上論點,我們清楚看到香港將面臨一段滯脹的日子。有鑑及此,投資者應把資金轉至與商品相關的股份及不動產上。我們可預見金礦股,非鐵股及原油股的價格將有長遠上揚趨勢。而近日樓價將保持1998年的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