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2, 2009

法老經濟評論︰壓力測試的利與弊

通脹人民幣升值預期升溫 (作者︰鄧浩銘)

人民幣匯價本年走勢平均,年初至今基本上都維持在6.83人民幣兌1美元附近水平,記得在本年初,中國的出口開始回落的時候,市場有很多聲音指人民幣有貶值壓力,但筆者當時已指出人民幣匯價根本難以大升或大跌,表現會以平穩為主。

觀乎現時中國股票市場的表現,相信市場又開始炒作人民幣升值概念。事實上,近期利好人民幣的因素確實頗多,中國政府公布會於國內5個城市(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率先展開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而香港亦會成為第一個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城市,明顯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另外,中國近來積極地與新興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定,如早前的南韓、馬來西亞、印尼、白俄羅斯,至最近的阿根廷等等。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合作,一方面可增加商品的交易,以彌補已發展國家對中國商品需求放緩,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升人民幣的地位與普及性,對於提升人民幣於國際間的地位及需求都會有幫助。

作為投資者,我們要緊貼市場的思路,故此要明白資金炒作人民幣升值對中資股會有正面刺激,再加上經濟回暖之說甚囂塵上,相信國內股市於第二季依然會做好。但若要筆者評論人民幣本年的走勢,本人仍相信是「穩定」多於「升值」。

對於人民幣匯價,中央一直認為是調控經濟、影響出口,以及控制通脹水平的重要工具。中央多次在不同季度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將「人民幣匯率」和「通貨膨脹」直接聯繫起來。故此,在中國3月份出口按年下跌17.1%,CPI按年下跌1.2%的情況下,本人實難以相信人民幣會於短期內大幅升值。


兩難局面 (作者︰任文傑)

壓力測試調查方法將於4月24日公布,有關結果則預計於5月4日發表。如被發現資本不足,銀行其後將有六個月時間籌集私人資本。限期日漸迫近,但當局尚未就公開多少資料和如何評定結果等級制訂計劃。

雖然壓力測試旨在提高透明度,但銀行可以接受多少透明度仍是未知數。另外,分析員批評美國財政部正在造成一個雙輸局面。假如所有銀行皆通過測試,短期內卻再次出現流動資金問題,美國財政部的信譽便會受到質疑。倘若銀行未能通過測試,便會被投資者拋售,無法從私人來源籌集資本,實際上便要被迫從政府接受更多資本。由此可見,金融業將再度受壓。

不過,筆者相信所有銀行通過測試的可能性很高。壓力測試就像大型宣傳活動,向整個市場宣示美國金融業已穩定下來。因為大部分銀行已在過去12個月內籌集一定私人資本,而且經營失敗的銀行在目前市道下絕不能苟延殘喘多於6分鐘,六個月寬限期實在太長,不切實際。再者聯儲局或美國財政部若把任何銀行列為不合格,可能導致另一輪銀行倒閉潮,影響經濟復甦的風險太高。故此,該19家銀行被評為不合格的機會較微。

然而,政府官員甚有可能利用測試結果,迫使銀行出售有毒資產。銀行不再需要根據市值計算資產價值,所以毋須參與旨在紓緩資產負債表的PPIF計劃。假如他們認為問題資產可能進一步減值,便很可能繼續持有這些資產。實際現金流動狀況因而得不到改善,資金亦不能重返市場。由於按市值計算政策的修訂實際上不利於PPIF,政府官員可能以壓力測試為有力的理由,強迫銀行參加PPIF計劃。

No comments: